近年来鸡汤盛行,佐野洋子和树木希林一样,也属于被鸡汤化误读的一拨人,但事实上,她们的价值,就在于“不规则,不标准”——我怀疑,她们的答案中也有疲倦松懈时的信口乱说,在她们的对话录、访谈录及文章中,时不时地,也能看见前后矛盾的表达和立场。佐野洋子的儿子说,他妈关于他的回忆都是虚构的,根本不是他记忆中的事实,还有一次(忘记是谁说的了),说是《静子》中洋子和母亲和解的段落,也是假想出来的。
我觉得这没什么问题,这就对了嘛,活着,又不是每天参加一次高考;酷,也不可能是一张打铃收卷的答案纸。快节奏时代的酷,是综艺节目里应试作文般的酷,心里是一个答案,交上去的是另外一个,因为都知道什么行为会加分。比如你要做情感专家,给人家提供人生指南,你就必须强调男女平权、亲人和睦等,这都是应考大纲,无关个体当下鲜活感受和真实的经验积累,必须持这种态度,才能迎合读者,就和提供对口服务是一样的,这种活在他人判断体系里的酷,不是真酷。
佐野洋子说:“我讨厌所谓的正义,无论是向左向右,还是向上向下,还有斜的。”我相信她也特别讨厌一成不变、心口不一的标准答案,她的酷,不是经过思想整容、形状工整的酷,像意见领袖喊口号、鸡汤文写手写语录那种,她就是把此时此刻的心理,包括即兴想象出来的心里的事实,把那张答案纸直接交出来,童言无忌,没有两张答案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