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跑步女生的拔高隐喻,就让本片不留于粗鄙的校园情爱和打斗;摇车灯的情节就很有小文艺,做个广告题材都是上乘的;男主形象的前后反差,从开始的滥情滥交到后面痛苦觉醒;家庭环境的比较和挖掘,都对青春题材做了很多层面的解构。现在来说说为什么不值得4星,如是国产青春电影,就足够4星,而韩国电影,同题材精品太多。本篇缺点也蛮多,男主的前后反差本身也缺乏足够逻辑指引,结尾轻描淡写上大学又去浪漫地拾起旧情的桥段设计,非常烂尾,一厢情愿。女二的机心婊设计,没有交代清楚。首尔和乡村的文化差异,对于少年们心灵的冲击感,似是而非浮光掠影,这个厚度没有呈现出质感。女一对男主的一往情深,仅以一个圆规做载体,对一个渣男的日常却完全没有批评和审视,这个唯颜值正义的观影价值观。非常不严肃。热血青春,名不副实7/10。孩子视角显然被导演主观意识操控,是一个通过她窥视种族仇杀的工具,片中有些兰妮眼中明显的主观景象:餐桌下窥视大人争论的仰拍,阳台放风筝、撕裂布娃娃和打碎盘子象征国土分裂,幼女婚礼上发现新郎是老头时音乐停止(主观声音暗示女性地位低贱),将兰妮的个体生命记忆放置在历史记忆中,诱使观众进行单向度解读,最明显的一场是冰糖人在公园里乔装安拉的信使打电话,先见之明地预告种族屠杀。表现内涵的音乐很典型,如母女跳华尔兹衬托贵族家庭与时代格格不入,冰糖人在车站焦急等待后目睹满车厢的受害者,男声低呤烘托种族大迁移的灾难,收音机里尼赫鲁的讲话声交织着听众的欢呼与怨言,奶妈与按摩师初夜时清唱与打击乐的对立进一步动摇冰糖人的内心,做出背叛兰妮信任的举动,片尾一樽樽白色圣像前成年兰妮的身影,是个体对历史发出的诘问。这部由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共同制作的影片展现了以色列当局对约旦河西岸马萨费尔亚塔的破坏,以及巴勒斯坦活动家Basel和以色列记者Yuval之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