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惊喜,不是迂腐意淫的青春题材,也避开了潜在的“女性贫困”的卖惨线,叙事上想要摆脱同类片标签的用意显而易见,举手投足透着“千禧一代”的气息。拍摄上关于港深两地的特征并不鲜明,私以为其实做出区别来更是有意思的,只用了一场游艇戏,一场“城寨”戏,还有点缀一样的“过关”,平淡勾勒,觉得不是很够。但公共场合的拍摄,本来就受到许多限制,而以大量外景、社会状态加入叙事恰恰是港片的特质,所以本片中香港团队的能量也更为突出,连带着将人物的心意也向港口这一边倾斜。这种尝试是有意思的,这样一来全片还是显得平淡。声音设计上,那些白色噪音、细微的“小声音”很出色传神,男女主之间的情绪浮动非常天然、抓人。最遗憾是同窗友谊的处理,从一开始就是主人公最在意的事,却没有延伸,打架也潦草。不觉得是优秀,但很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不是简单指向“美国梦”这个现象的破灭,而是让人体会现象背后成功学对人,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成功是人生的最高意义,为其我可不择手段。”杜邦和迈克是一对被该观念异化的个体,前者达到了成功却始终空虚,用更多成功填补自己;后者则在品尝一次成功陷入无法成功的焦虑,连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可当作成功的阻碍。进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彼此达到“成功”为最高目的的病态关系。彼此利用控制依赖,唯独没有真情。哥哥将人与人的真情视作最高价值是对成功学的反叛和讽刺,却又直戳杜邦内心的软肋,照映出他内心的丑恶与空虚,折射出他已经被阉割的需求——对爱求而不得的渴求。哥哥的存在只会让杜邦恼羞成怒如坐针毡,选择将其同化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如果无法那就只能摧毁。这是对美国成功学绝佳反思,自从库布里克后很久没看到这么有思辨性的佳作了。在北美的迷雾森林里,一个大脚野人家族——可能是他们神秘种类中最后的一个——在一年的时间里踏上了一段荒诞、史诗、滑稽、最终令人感伤的旅程。这些毛茸茸、高尚的巨人意识到自己正与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发生冲突,将努力为生存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