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一个把简单的事做成不简单,从而解救了整个中国温饱问题的科学家。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陷入了一片饥荒中。当时,袁隆平还在西南农校就读,中国人民挨饿的现实深深刺疼了袁隆平,他当时就下决心一定争取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1953年,从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在安江农校的19年中,袁隆平一方面任教,一方面从事农业实践和研究,积累了较多的生物学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在以后的作物育种科研中,他才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袁隆平自己回忆道: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就是这样简单的操作,我一年又一年重复着,试图找出优秀的品种。
功夫不愧有心人。1962年,袁隆平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穗特别大的水稻,结实饱满、整齐一致。这个看似简单、普通的现象却给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灵感。于是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简单的重复工作中有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