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倡涤除玄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因此,老子告诫我们育人要从根本处,即人的心灵入手。有道是:育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加强心灵的自我革命,转“私”为“公”,转“妄”为“正”,转“昧”为“明”。涤除者,去私除妄也。“善为道者,要涤之除之,务使无私无妄,心无染污,一私不留,一妄不存,一尘不染,一相不着,心灵纯美,心光发现,乃能‘玄鉴’无遗,无所遁形。”加强人的心灵革命,这是德育,是第一位的工作,是一切教育的切入处、基本点。转“私、妄、昧”为“公、正、明”,转“假、恶、丑”为“真、善、美”,教育使命完成矣!
庄子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认为“道”之于人即是“德”,亦即是人性。道本自然、虚静,故而人性也自然、天放。何谓“天放”?简言之,“天放”就是顺应天性的意思。庄子又说:“性者,生之质也。”[23]可见,人性是自然素朴、不受文饰的,是因顺天道、不待师教的。所以,庄子的人性论可称之为“自然人性论”。依此理论,仁、义、名、位、利、欲都是人为的、后天的,因而不能将它们视为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