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嘛,如果还是洪武年的规矩,朝廷给官员发工资用的是大米这种硬通货,那么官吏的工资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应付物价上涨。
但坑爹的是,早在明成祖的永乐年间,朝廷就开始把大米折为俸银的折色制度,到了万历年间,更正式确立官吏工资只通过折色制发放。
这等于说各级官员的俸禄几乎被砍掉了一半。
其中原本规定月收入87石的正一品大员在折色之后只能获得约545石的俸米,只有官阶达到从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从明朝政府手中拿到100石以上的薪俸,那些本还可以养家糊口的低品级官员在折色之后只能落得个贫困潦倒。
而随着折色制度的推行,明朝官员每年到手的俸禄分别是米、银、钞。
其中,不论官阶高低,每位官员一年都能收到12石米,银从正一品的215两逐级降低到从九品的不到20两,钞从7000贯逐级降低到180贯。
要知道万历年间给官员卖柴烧水、干杂活的差役,每年都能收入20两,给官府赶马车的马夫也能得白银45两。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堂堂朝廷命官,收入居然还不如一个给自己当差的马夫,这让人情何以堪。
不仅如此,除了折色制度的大肆克扣,明朝还时常拖欠官员工资,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