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加强党的领导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德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日益加快,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工作、学习节奏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青少年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产生了不少的心理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对部分青少年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于是,一些高等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中心,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同年,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指出,德育的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些文件都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自此,学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得这项工作不断走向成熟,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化,为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